“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学生如何做好思政工作?”这是日前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黄正平在南通大学授课时抛出的问题。这一问,问住了很多现场的学生。随后,黄正平给出了回答:“选树榜样是思政工作不用在意年龄、不用区分层次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2019年起,南通大学将“行走的思政课堂”作为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依托“名师传播理论、名嘴传授经验、学生深入实践”系列特色活动,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进一步融会贯通,切实推动了学校与地方的协同联动、受教与宣教的双向赋能。
如何提升思政课堂的含金量?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探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基础上,该学院首倡成立了“马列经典著作读书会”,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中锤炼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不限于书本,学院还邀请基层“名嘴”、百姓“名嘴”进校园进行专题授课。现在,“理论名嘴进校园”活动已实施近两年,十余名来自全国各条战线的理论名嘴和骨干,纷纷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座上宾”。他们为学生讲授思政工作具体方法,推动基层鲜活宣讲经验与高校理论武装研究完美结合,“名嘴”们深厚的理论素养、亲和的表达方式、通俗的语言有效提升了“思政小课堂”的魅力值。
“经过系列探索实践,‘行走的思政课堂’已不仅是学校育人的特色品牌,还是南通市打造理论宣讲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综合育人成效显著提升。”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延溢表示。
过去三年,南通大学与南通市有关部门共建了新时代理论武装研究中心、理论名师工作室、小青马学堂等一批理论宣讲平台,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校地青马传播者,开创了高校与地方共促共享共赢的育人新局面。截至目前,南通大学师生先后累计在江苏省内外开展了百余场理论宣讲,服务对象五千余人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校地协同联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是我们启动‘行走的思政课堂’项目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杨乐表示,下一阶段,该学院将与地方继续拓展该项目的建设深度和广度,努力将其打造成江苏省校地协同实践育人样本,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地方理论武装工作、“大思政课”建设和高质量育人育才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