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以“强化校级统筹、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优势特色、提升培养质量”为总体战略,构建了高效运转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精准对接区域经济,拓展高质量市场,契合产业发展新业态与职业岗位新要求,护航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共商共建共享,让部门“联”起来
树立就业目标导向,形成联动机制。学校坚持“一把手”工程,建立了由校领导牵头,涵盖学科规划、教务、招生就业、学生工作等多个职能部门的“招生—培养—就业”共商共建共享体系。通过制定联动机制相关政策、举办联动机制工作会议、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进一步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同时,学校构建了以就业为目标导向的专业评价体系,将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升学率、就业专业适配度、母校评价等纳入学科专业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专业设置、专业动态调整及招生计划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两个闭环”反馈,保障联动运行效果。学校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以及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专业设置调控导向,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调整的重要指标。在就业数据统计过程中,一方面,采用“上报—核查—整改—复查”的闭环流程,确保就业数据的真实可靠;另一方面,通过问卷调研、分析总结等方式形成新生调研报告、生源质量报告、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等,促成横向与纵向数据的“闭环”反馈机制,真正做到将调研结果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实际。
外引内转共育,让资源“活”起来
服务区域发展,构建多元合作平台。作为扎根苏州办学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紧扣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积极推进校地双方在人才培养、产学对接、师资共享、就业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构建资源共享、相互赋能的新格局,形成了“名城带名校、名校促名城”的良好互动发展格局。学校与苏州市政府共建苏州医学院,该学院位于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园板块;学校与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集群地苏州市吴江区共建“未来校区”,布局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数字与人工智能、信息与智能系统等领域,构建贯通新工科的交叉创新平台。持续平台转化,形成“就业+”局面。学校积极将高质量合作平台转化为高质量就业平台,打好“就业+党建”“就业+科学研究”“就业+地方合作”“就业+国际合作”等系列组合拳,将就业工作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场景。学校与苏州市姑苏区人社局联合举办了6年“菁英姑苏智汇营”,以党建联盟“手拉手”,实现就业工作“肩并肩”:700余名学生参与名城游学、名企游学,352名学生进入姑苏区政府部门、重点企业实习,累计2362名毕业生留在姑苏区就业。学校与苏州市政府共建师范学院,并与苏州地方教育局联合打造“优秀实习生”项目,打通师范生就业“职通车”。每年有500余名师范类毕业生参与实习,100余名毕业生直接通过该项目免试录用。
优化融合创新,让专业“动”起来
重视信息反馈,优化专业结构。学校定期邀请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负责人对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问诊把脉”;选派近百名青年干部进入国家及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交流和挂职,一方面对接专业与产业园,另一方面将市场需求反馈至学校,实现专业动态调整与当地基本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契合度。近三年,学校相继新增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等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学校充分利用多学科优势,陆续新增“金融+计算机”“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会计学+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生物制药”“工商管理+纳米材料与技术”等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办学条件等综合因素对部分专业实施“减”“隔”“停”“撤”等举措,近年来共有30个专业减少招生计划,6个专业实施隔年招生,21个专业停止招生,10个专业申请撤销。探索跨学科教育,实施“微专业”培养。学校自2020年起启动“微专业”建设工作,旨在探索一种新的跨学科教育模式,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能够对某一(交叉)学科领域或学术研究方向有深入理解,或具备某一类核心素养或行业从业能力。目前,学校开设了“国际人道工作实务”“教育领导+”“未来脑科学”等十个微专业,每年有170余名学生被录取进入微专业学习。
精准靶向发力,让工作“实”起来
牵头重点企业,精准访企拓岗。学校发布了《苏州大学关于建立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由校领导亲自带队,与100余家重点单位建立产教联盟、校企联盟,构建“地方—产业—企业”立体化就业平台。学校与多个高科技企业建立了深度“产学研就”一体化合作。今年以来,校院两级领导访企300余家,与5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实践基地,拓展岗位2万余个,为毕业生赢得众多“定向”“内招”的“福利”,高匹配度岗位增招超50%。学校在毕业典礼前夕开展“双业联”活动,以“发放入职通知书+现场就业签约+实践基地授牌+发布增招岗位+就业典型展”五大模块内容实现毕业即就业,被毕业生誉为“最好的毕业礼物”。学校邀请用人单位发放入职通知书,118名毕业生完成现场签约,三年来新建40家就业实践基地,发布增招岗位1万余个。校院两级联动,共答就业之问。学校建立了就业职能部门和院系间的常态化沟通机制,调动各院系人员和资源参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以学科特色为底层逻辑,细化分类就业指导,使指导服务真正下沉到毕业生日常可接触的层面,持续构建校院两级就业市场和校院两级指导体系。学校每年开展分行业分专业招聘活动30余场,开展各类企业走访100余场,10个院部建立了行业资源库和企业联盟;指导学院开展就业形势分析、行业发展分析、院系专业就业质量分析等工作,实现就业之问从“填空题”到“选择题”,再到精准解题。
【作者:沈明荣 张芸 常赛,沈明荣为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