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动态 >> 正文
    • 高教动态


观点 | 以教育强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家学者谈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

2023年06月06日 09:51  (点击:)


发挥好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龙头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 瞿振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切实发挥好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对于教育强国建设意义重大。

高等教育要在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上发挥龙头作用。“双一流”建设高校要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统筹推进、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要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领社会文明进步上发挥龙头作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教育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结合起来;要在引领基础教育发展上发挥好龙头作用。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学生更好发展创造条件,引导基础教育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建设好高等教育、发挥好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要坚持守正创新,走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一是在教育价值观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认识高等教育对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发展的全面价值,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和支撑作用。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形成与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需求多样化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相应的标准体系,满足日益丰富的社会需求和不断提高的公众期待。三是在教育功能上,促进适应未来发展、满足终身学习需要的高等教育功能再造,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四是在教育手段上,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增强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五是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自主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深刻领会强教必先强师的战略要求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督学 杨志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明确了强教必先强师的重要性。我们要深刻领会强国必先强师的重要战略意图和战略要求。

一要深刻领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对强师目标的总体要求。要把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统一认识、系统分析、整理落实,立足高素质专业化标准建设支撑教育强国的强师队伍。

二要深刻领会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战略布局要求。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应包括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理论体系应构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实践体系应推进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实习实训体系和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以及面向职后持续发展的教师发展体系。

三要深刻领会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战略环境要求。提高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让更多优秀青年学生选择教师作为终身职业方向,不断提升教师供给数量和质量,确保高素质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四要深刻领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战略关键要求。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总体维度,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培养“为人、为事、为学”相统一的大先生。

五要深刻领会强师是教育、科技、人才相互支撑、内在一致的战略环节要求。构建以强师计划为关键环节的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相互支撑的强师建设体系,实现强师支撑强教的战略循环。

高等教育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一步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薛二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这需要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先行一步,牵引和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

高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重点把握以下要点。第一,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准确把握高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和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增强高校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第二,推进高等教育特色化、内涵式发展。建立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政策导向为基础进行定位分类,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夯实学科研究和教学基础,引领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科研方向,提升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质量。第三,依据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内容建立教育质量基准,提升办学质量。合理安排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改革专业设置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交叉,优化创新课程、科学实验和整体培养方案。第四,提升高等教育的国内国际认同感。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升级改造,均衡高等院校布局。以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吸引国际留学生来华留学。第五,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发展的监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的监测指标,并把这些指标分解到五年和三年的规划之中以及每年的落实行动之中,瞄准目标,不断努力。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上一条:理论 | 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探析 下一条:观点 | 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关键在教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