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提升教书育人效力创造了条件和平台。要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健全教书育人数字平台,开发教书育人数据资源,提高教育者教书育人的数字素养,完善教书育人数字管理,不断拓展数字教育赋能教书育人的效力,助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数字教育;教书育人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推进数字教育,为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教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发展数字教育,要通过创新教育的理念、方法和形态,让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更好地服务于育人的本质。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二是强化数据赋能,提升教书育人效力。”教书育人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职责,事关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数字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提高教书育人效力创造了条件和平台,对完善高校育人机制、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数字教育赋能教书育人效力的逻辑理路
发展数字教育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教书育人效力的重要举措。数字教育赋能教书育人效力,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新平台、新技术、新动力和新理念。
1.工具赋能:为教书育人提供平台和动力引擎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数字化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共同战略。数字教育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数据资源为核心,针对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获取、传递、运用、复制、加工、再生、分享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和工作体系,为教育变革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动力引擎。推进教育数字化,不仅让优质均衡教育由理想变为现实,而且能够突破以往学校教育的边界,满足更多人职业发展的诉求,建立更加开放、公平、高效、绿色、优质、便捷的终身教育和服务平台。
可以说,教书育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平台是否完善、教学工具是否先进。因此,教育技术始终在高校教书育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教育部推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把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为重要抓手,集合全国优势和力量,推进平台建设,将其作为推动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和落脚点。在此背景之下,数字教育将推动高校教书育人的全方位变革。
2.技术赋能:为教书育人精准施策
数字教育充分发挥移动学习、开放式学习的技术优势,在即时互动中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意志和需求,在及时沟通、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过程中实现平等对话、情感交流和知识分享,充分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能够公平享受数字教育资源。例如,通过运用云计算、云推送等数字技术,不断推送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数字教育服务质量,根据不同的教育需要,借助算法推荐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精准化的教育供给和教育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教育为高校教书育人精准施策提供了优势和便利,提高了教书育人的针对性和便捷性。
3.能力赋能: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
数字化教学的能力,包括熟练掌握数字教学工具,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应对自如的数字教学技巧和方法,以及具有甄别、选择、归纳、整理数字教学资源的能力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对教育者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出了以下新要求:一是对教育者的资源运用和开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种数据资源的海量汇聚,增加了教育者的甄别和选择难度,这需要教育者能熟练使用数字工具搜集和整理教学材料。二是对教育者的教学课程设计和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育者根据数字教育的理念,对数字材料和数字信息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和开发,适应数字教育个性式、开放式、体验式的教学要求。三是要求教育者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沉浸、开放和个性化学习氛围。四是要求教育者具备一定的数字评估能力,能使用数字工具和方法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4.管理赋能:提升高校管理科学化水平
数字技术的进步,提升了高校管理的效率,促进了管理工作方法的创新。一是借助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建立科学化的教书育人体系和标准化的教书育人工作机制。二是借助数字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创新,促使教书育人系统工程的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因此,推进教育数字化,实现教书育人系统的数字化管理,能够客观、公正和准确地反映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推动高校教书育人管理向科学化、数字化、集约化转型。
数字教育赋能教书育人效力的价值意蕴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强化数据赋能,提升教书育人效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也是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必由之路。
1.更新教书育人观念,提升智能育人效力
伴随着智能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以及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教育成为高校的教育常态,高等教育进入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逐步形成了“智能育人”的发展理念。
作为一种智慧育人范式,“智能育人”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工具和平台,为师生及教育管理者提供云资源、云环境、云平台和云服务,创造出“信息、知识、智慧”一体的教育形式,形成了“公平包容、更有质量、适合人人、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教育理念。在“智能育人”理念的推动下,高校教书育人工作也将走向智慧化和数字化。因此,在教育供给、平台、服务和内容设置上不仅要强调育人价值的最大化,也要追求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为培育时代新人和建设教育强国创造条件。
2.转换教书育人模式,增强数字育人效力
数字技术驱动教育智能转型,引领探索智慧育人新模式,主要体现为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以数据为驱动、以整合优化数据资源而实施的数字育人模式。其优势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其一,数字技术能够通过互联互动、算法推送、个性化设计、云服务等功能关照个体的思想,把“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尊重和开发人的价值结合起来。
其二,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可以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设计和整合,在精准供给中满足受教育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三,海量数据资源让教书育人突破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让终身教育的理念成为现实。
以上优势深刻体现了数字育人的价值性和丰富性,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动力之源。同时,数字育人也深化了我们对教书育人本质的认识。数字育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从贯彻全程、融合渗透、多方联动中凝聚教育合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转化教书育人形式,推进协同育人效力
数字与教育是“融通融合”的关系,也是“转化创造”的关系。把技术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推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在数字教育的推进下,教书育人的形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教育与数字的有机融合中,实现了“育智与育能”“育知与育人”的统一。例如,教师运用数字智能技术创设或营造可视化的数字场景,借助虚拟现实,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地呈现出来;或通过数字技术的双向联动,推进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相互理解和换位思考,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形成情感交流和平等对话。
4.创新教书育人方法,强化创新育人效力
随着数字教育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教育引导教书育人从传授型转向启发型、开放型和体验型。所谓启发型教育方法,是借助数字技术及时高效、智能推荐的作用和影响,根据学习者的期望和需求进行牵引,构筑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习者主动思考。所谓开放型教育方法,是运用数字技术整合多元力量,通过互联互动和动态共享释放教育资源活力。所谓体验型教育方法,是秉持“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原则,打造虚拟现实的沉浸式教育体验,通过技术维度、知识维度和情感维度的调动,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对此,教师要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结构模型,充当学习的引路者、管理者、激励者和促进者,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强化创新育人的效力。
数字教育赋能教书育人效力的路径探索
数字教育要求高校立足教书育人目标,提供精准化、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服务,从而推动高校教书育人方式的变革和转型。
1.建设好教书育人数字平台
教育数字化时代,建设好数字教育平台是高校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是提升教书育人效力的保障。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数字教育平台的建设使终身教育有了有力抓手,成为各国推进终身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因此,顺应时代发展,依托数字技术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
把握数字教育平台的定位。数字教育平台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公共学习服务平台,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提供一个随时可学的教育资源库和学习圈,使之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窗口和阵地,为培养时代新人服务。
健全教书育人数字平台体系。教书育人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需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互联、数据互通、应用协同、共治共享,从而形成多方参与构建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和覆盖全国的“云服务”体系。
提升教书育人数字平台的服务质量。一方面,强化平台在知识生产、学习支持、资源共享、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功能,为教书育人提供全面化和全程化的应用服务。另一方面,以数据为元素,重点打造多层次、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内容丰富、个性化的服务门户。
加强标准化、灵活化运作。教书育人的平台建设应具备一定的价值导向和规范标准,要及时呼应国家发展之大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通过把握教书育人的特征,在拓宽学习手段和途径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氛围和环境。
2.开发教书育人数据资源
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价值是提高教书育人效力的重要手段。要尽可能地借助数据加工、数字网络等技术,获取大量多领域、多层次的教育信息,为教书育人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搜集和处理信息,提高数据使用价值和有效性。在数据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甄别数字资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把握住数据资源和教书育人的关系,识别不同数据资源在教书育人中的用途和价值,深入挖掘数据所具有的高效性、针对性、灵活性的教育优势。将更多优质的数据资源转化为云服务,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形式,保障数据资源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大量数据资源的复杂性也会影响教书育人的效力,因此,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围绕共享技术进行规范的科学预设和系统配置,努力提高数据资源与教学模式匹配度。
3.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数字素养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教师数字素养指“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其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五个维度。培育数字化意识,对加强数字教育认识、提高数字教育意愿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意识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到数字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高主动开展数字教学的意愿,帮助教师克服数字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对数字教育的信心。确保教师具有一定的数字技术知识储备,熟练掌握数字育人技巧,能够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教学评价和协同育人,保证教师在数字教育中能够得心应手。提高教师的数字道德水平,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注重数字安全防护,通过数字育人传播社会正能量。加强数字化学习和研修,运用数字技术开展创新教学,在积极的学习和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通过提高教师数字育人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进行知识转化和创新,提升教书育人的效力。
4.完善教书育人数字管理
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开启,为提高教书育人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的数据统计和数字信息处理能力来支持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一方面,帮助检测、指导、评价和调整学生的行为方式与学习过程。另一方面,通过数字计算和数字整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科学化、智能化的教学决策。同时,在高校数字管理中,既要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育管理,又要确保在管理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数字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总之,数字管理要全方位服务于高校教书育人。高校在教书育人管理上,要注重统筹部署,做好顶层设计,配齐数字教育教学设备,优化数据要素和资源,建设完善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在数字管理中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效力,充分发挥数字教育协同育人的效果。
【作者:王涛、丁若浩,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公众号)